【导语】 相较于2023年整体业绩承压,国内医疗器械板块在2024年一季度呈现加快增长的趋势。
相较于2023年整体业绩承压,国内医疗器械板块在2024年一季度呈现加快增长的趋势。
日前,国内主要医疗器械企业的一季报已悉数出炉,《医药经济报》新媒体中心对TOP5医疗器械企业的财报数据进行了全面梳理。其中,迈瑞医疗、新华医疗、联影医疗、鱼跃医疗、英科医疗的营收超过了20亿元;如果按照研发投入排序,迈瑞医疗、联影医疗、东软医疗、乐普医疗、鱼跃医疗排名靠前,研发投入皆超过了1亿元。
本土医械企业2024Q1营收TOP5
本土医械企业2024Q1研发投入TOP5
(图片来源:医药经济报)
与之相对的是,在2024年一季度,国际医疗器械三大巨头GE医疗、飞利浦医疗和西门子医疗(下称“GPS”)的全球市场营收增速继续放缓,并均在中国市场表现出业绩下滑的趋势。
在全球大环境较为“低迷”的当下,业界看到了一批中国本土头部创新药械企业,正在努力突破技术创新,持续开拓海内外业务,以“全球首创”“同类最佳”突破国内海外一线市场,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。
同时,在政策利好下,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持续快速发展,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大关。据罗兰贝格的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》报告,我国目前药械比水平为2.9,人均医疗器械支出及临床渗透率较低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这意味着医疗器械行业的未来增长空间巨大。
业内人士表示,预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仍将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。目前,集采逐渐步入常态化,叠加“出海”步伐持续加快,高端领域不断突破,在“以旧换新”、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等趋势下,头部企业已经开始加速奔跑。在这一行业转型关键节点,如何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市场环境中寻找新的增长极、扩大增量市场,是摆在医械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。
抢抓政策机遇
本土医械龙头乘势而上
据统计,在2024年一季度财报的营收TOP5企业中,有4家械企实现了营收同比增长,分别是迈瑞医疗、新华医疗、联影医疗、英科医疗,排在第四位的鱼跃医疗出现营收同比下降。
具体来看,第一季度营收最高的仍是断层式领先的迈瑞医疗,总营收93.73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12.1%;归母净利润 31.6 亿元,同比增长22.9%。这是近年来迈瑞医疗加速迈进创新收获期的结果。
据了解,在医学影像领域,迈瑞医疗在这一季度推出了中高端台式机Resona/NuewaI9精英版,中高端台式机Resona/NuewaI8等新产品;同时,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,迈瑞医疗推出了A3/A1麻醉系统、4K三维电子胸腹腔内窥镜系统等新产品。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及优势显著的供应渠道,迈瑞医疗也在海外获取了大量的订单,监护、检验、超声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进入了更多的高端医院、集团医院和大型连锁实验室。
其余四家头部械企的营收也都达到20亿元级别,其中新华医疗为25.29亿元,联影医疗为23.50亿元,鱼跃医疗为22.31亿元,英科医疗为22.03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鱼跃医疗在2024年一季度总营收排在第四位,营业收入22.31亿元,较上年同期下降17.44%;归母净利润6.59亿元,同比下降7.58%。虽然营收增速稍显落后,但鱼跃医疗净利润远超其他企业,排在第二位。
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,鱼跃医疗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呼吸制氧、糖尿病护理、感染控制解决方案、家用类电子检测及体外诊断、急救与临床及康复器械等业务领域。鱼跃医疗此次业绩双降,或是与核心产品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有关。
从研发投入维度来看,迈瑞医疗则稳居营收和研发投入双冠宝座。在2024年第一季度,迈瑞医疗的研发投入总计10.3亿元,占营收比重10.99%;鱼跃医疗研发投入同样不低,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5.55%,总计1.24亿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5家营收TOP5企业中,联影医疗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最高,高达21.67%,研发费用的绝对值也仅次于迈瑞医疗。
目前,经过多年积累,随着市场导入力度加大以及商业化有效落地,联影医疗的市场覆盖率得到有效提升,几乎覆盖了大部分高端医学影像诊断、放疗产品。按国内新增市场订单金额口径统计,联影医疗旗下产品中,CT排名第二,高端及超高端CT增长显著;MR排名第三,3.0T及以上MR产品增长强劲;MI排名第一,连续多年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;诊断XR产品,包括固定DR、移动DR、乳腺DR等同样排名第一;RT产品排名第三,产品组合不断丰富。
令人瞩目的是,联影医疗高端设备在海外市场增长迅猛。2023年,联影医疗在北美又进驻Huntsman、CHRISTUS等顶尖医疗机构,全线产品已覆盖美国超过50%的州级行政区;在欧洲,联影医疗的PET/CT装机于法国居里癌症研究所,CT进入西班牙最重要的医疗集团之一埃菲迪亚·罗卡医院。
当前,联影医疗的用户已覆盖超65个国家的12600多家医疗机构。据2023年年报,联影医疗2023年实现海外营收16.78亿元,同比增长超过50%,海外收入占比由上年同期的11.74%提升至14.70%。
伴随海外市场份额的扩大,联影医疗的品牌影响力将得到飞速提升。
2024年3月,国务院印发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,要求到2027年医疗等领域的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%以上,并加快医学影像、放射治疗、远程诊疗、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。
截至目前,广东、浙江等地均已明确“以旧换新”的计划。其中,广东计划到2027年更新设备超2万台,湖北预计到2027年每年更新大型设备300台。可以预见,在市场需求及政策红利的双轮驱动下,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的窗口期,国内医械企业也有望借助政策机遇,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。
中国区业绩下滑跨
国医械企业直面挑战
相比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“高歌猛进”,跨国企业“GPS”三巨头全面失速。从2024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来看,3家公司增速略显疲软。
其中,西门子医疗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收入54.35亿欧元,同比增加3%(剔除了汇率和投资的影响);飞利浦医疗实现收入41.38亿欧元,同比增长2.4%;GE医疗2024年收入为46.50亿美元,同比下降1%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报告中,“GPS”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中国业绩的下滑。其中,西门子医疗2024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实现收入5.95亿欧元,同比降低了14%;GE医疗中国地区收入为 5.97 亿美元,下降了 11%;飞利浦虽未披露中国地区的具体收入,但其提到由于中国市场影响,公司可比订单减少了3.8%。
针对第一季度中国地区收入增长的下降,“GPS”分别在各自业绩电话会给出了解释。
GE表示,因2022年9月发布的贴息贷款政策,刺激了2023年第一季度设备采购,加上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已经从疫情中恢复出来,这些利好使得GE在去年第一季度中国区实现约20%增长。而2024年第一季度仍受到医疗反腐的影响,还有客户在等待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更明确的信息,造成的下单滞后影响。这些原因导致了其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同比下滑11%。此外,飞利浦医疗、西门子医疗也在业绩电话会上给出了类似的解释。
值得一提的是,国内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对于“GPS”而言亦是利好消息。三家巨头不约而同地表示,中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,订单正在恢复增长,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将对中国区业绩增长产生正面积极作用。
目前,各家公司都对中国市场给予了足够的重视。面对本土企业的强势突起、“国产替代”加速,“GPS”们也加强本土化改造,以适应更为激烈的竞争。
2022年6月,西门子医疗中国正式发布了全新“国智创新”本土化战略,宣布将通过“推动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”,“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入创新研发”“推进本土业务模式升级”三个维度,以一家“中国公司”身份,深度参与“健康中国”的建设。
同年10月,西门子医疗宣布将原亚太区分为中国区和除中国以外的亚太区(含日本)两部分。本次拆分后中国区的地位将再次提升,独立成为西门子医疗全球四大区之一。
飞利浦医疗在2023年年报中专门提到,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,公司将继续坚持“在中国,为中国”的战略,重点关注本地创新、制造、服务和合作伙伴关系,继续推动“中国制造”的实现,并利用本地生态系统,为专业市场和消费市场提供更多适合本地的解决方案。
GE医疗同样也在加大本土业务推进。2023年4月,GE医疗中国正式宣布中国战略升级为“全面国产、无界创新、合作共赢”,聚焦国产、创新、合作三大着力点。
除了“GPS”以外,其他跨国医械巨头也纷纷加大在华投入。例如波士顿科学与上海签约,首个中国工厂将落户上海临港;美敦力也首次将核心业务制造投向中国,在上海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建立相关产品线。
全球格局重构,本土加速发展。当前,以迈瑞医疗、联影医疗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正在不断研发创新,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。越来越多的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努力把握时代与政策的机遇,审视自身发展战略,憧憬未来。
但面对变化的国际市场形势和国内企业激烈的挑战,“GPS”们亦没有坐以待毙,正积极通过“本土制造”“本土创新”,来更好地满足国内的临床需求,增强与本土企业的竞争力。
新闻来源:医药经济报
关于ITES深圳工业展:
2025 ITES深圳工业展聚焦精密制造全工艺流程,推进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的应用发展,将数字化、柔性化、定制化的零件加工解决方案和围绕装配、测试、物流、包装等自动化系列解决方案以场景化方式呈现,为电子及产品制造、新能源及汽车制造、半导体等其他行业发展增势赋能。